比高嘌呤饮食还可怕,它才是高尿酸“元凶”!
如今,高尿酸血症已然成了继“三高”后的“第四高”,我国患病人数约有1.5-1.8亿,已远超糖尿病人群。
“尿酸一高伤全身”,它不止会引起痛风;还可以导致血压升高、胰岛素抵抗,损伤血管内皮,增加心脑血管风险;还可以损伤肾脏,引发间质性肾炎、肾结石甚至肾衰……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而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,是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主要病因,很多人就认为,尿酸高只是吃出来的。
其实,对普通人而言,饮食对尿酸水平的影响,远低于我们的想象。反而,重要的高尿酸“元凶”可能却被我们忽视了!
1
尿酸高只是吃出来的?
很多人都误解了!
1饮食对尿酸的影响可能不足5%
饮食对尿酸的影响有多大?2018年《英国医学期刊》刊登的一项综述显示:答案可能不足5%。
图片来源网络
研究对象是16760名欧洲成年人,他们没有肾病或痛风,饮食热量适中。相比之下,基因影响男性23.9%的血尿酸变化,女性更高,为40.3%。
由此可见,虽然说尿酸高、痛风与饮食关系密切,但这两者并非都是吃出来的。
2内源性代谢紊乱是更重要的原因
尿酸是由嘌呤代谢产生的,而嘌呤有内源性嘌呤和外源性嘌呤之分:
①内源性嘌呤:主要来自人体自身细胞中核酸的氧化分解,占体内总嘌呤的80%。核酸代谢过于旺盛、细胞大量破坏(如:烧伤、外伤等),都可能释放出过多的嘌呤,导致血液尿酸升高。
②外源性嘌呤:主要来源于食物,约占人体总嘌呤的20%。如果长期摄入大量富含嘌呤的食物,就可能导致血尿酸增加。
也就是说,尿酸高不能全归于“吃出来的”,内源性代谢紊乱是更重要的原因,如遗传、高血压或肾脏病使尿酸排泄不足等。
2
尿酸排出不足,
它或是被忽视的隐藏“元凶”!
我们身体1/3的尿酸在肠道经细菌分解,2/3通过肾脏来排泄。因此,肾脏排泄功能出问题,也是高尿酸血症常见原因之一,却经常被我们忽视!
1慢性泌尿系统感染,影响肾脏功能
正常情况下,人体内的尿酸会以溶液的方式,通过肾脏排出体外。
如果存在慢性泌尿系统感染,肾脏就会受到损害,其滤过及排泄功能受影响,导致尿酸排出减少,比如以前每天能排出10个尿酸,现在只能排出5个,从而易出现高尿酸血症。
排尿是泌尿系健康的“晴雨表”
泌尿系健康与否,很多时候从排尿就能看出来。正常情况下,人一天排尿次数基本上不超过8次,但最低不少于4次,且尿液呈清澈的淡黄色。
如果排尿次数、尿液性状等发生改变,很可能就提示泌尿系统疾病。比如:
①尿短赤、尿淋沥、尿涩痛
②尿液颜色改变,像石灰水、淘米水等
③尿液异味明显,存在明显的恶臭味或浓重的氨味
④排尿次数异常增多或减少
2高血压,影响肾脏功能
其实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有两方面:
①高血压容易导致血管痉挛和收缩,进而影响到肾脏的血液循环,使肾脏缺血。
②血压特别高时,比如发生恶性高血压,高压超过200、低压超过130,就会对肾血管造成很大破坏性,损害肾脏健康。
尿里有少量蛋白尿、尿比重低、夜尿多是高血压肾病的常见表现。如果到了肾衰阶段,会有贫血、没劲、不爱吃饭、恶心等症状,此时要立刻去医院检查。
日常生活中,高血压患者要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,少吃盐,每日盐的摄入量应不超过6克。这方面有一个很好的评判标准,到医院查24小时尿钠。每天排泄量小于100毫摩尔/每升,就是盐摄入量为6克。
除了警惕上述疾病导致尿酸排出不足,还有3个症状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,其可能预示着尿酸升高!
3
3大症状或提示尿酸升高,
但降尿酸也要看时机!
正常情况下,男性血尿酸水平应低于420umol/L,女性应低于360umol/L。如果指标升高,就要多加注意。
13个高尿酸“信号”
①关节疼痛:膝盖、脚趾、手关节等部位隐隐作痛,后期逐渐加重,可能是尿酸升高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,引发了痛风。
②经常口渴:尿酸高的人,肾脏功能都不大好,再加上体内尿酸盐含量高,就容易导致口渴。
③排尿异常:体内尿酸升高,多余的尿酸无法正常排出,可能沉积在肾小管、输尿管等部位,造成排尿不通畅、排尿次数及尿量改变,尿液颜色也可能加深。
2痛风急性期,不宜盲目降尿酸
尿酸升高危害大,因此很多人降尿酸的愿望特别迫切,尤其是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,恨不得马上将尿酸降到正常水平,但这是不对的。
痛风急性发作时,如果盲目使用降尿酸药物,造成血尿酸水平大幅度下降,会使尿酸溶解度增加,促使痛风石表面溶解,释放出大量炎性因子,反而会加重炎症反应和疼痛症状。
因此,痛风急性期不能急着降尿酸,首先需要使用秋水仙碱、非甾体抗炎药等进行止痛。在急性期2周后,病情稳定时再遵医嘱降尿酸。
4
5大“法宝”,
辅助“逆转”高尿酸!
针对高尿酸人群,可可教给大家5个控制“法宝”:
1合理的饮食
虽然饮食对尿酸的影响十分有限,不过由于内源性嘌呤不可控,日常生活中,我们还需从饮食方面入手。
普通人日常饮食只需要做到均衡多样、按照常见的饮食指南吃即可;但如果已经患有高尿酸血症了,则需要注意限制酒精及饮食中的嘌呤、果糖含量的摄入,从而预防痛风的发作。
①避免高嘌呤食物的大量摄入
很多尿酸高的人都不敢喝啤酒,就怕尿酸高,痛风来袭。确实,每瓶啤酒的嘌呤含量约为25mg。
但事实上,有些常吃的食物可能危害更大!如下图中的内脏,嘌呤含量约为啤酒的几倍甚至十几倍!
此外,爱喝浓汤的人也有高尿酸风险,因为嘌呤是可溶于水的,久煮会使大量嘌呤溶于汤中。
我们常说菌菇嘌呤含量高(香菇约214mg/百克),但紫菜(约274mg/百克)和黄豆芽(约500mg/百克)的嘌呤含量更高。这是因为干菌菇在烹饪前需要泡发,可以减少部分嘌呤。
注:
正常人每天可以摄入嘌呤的含量大概是600~1000mg,高嘌呤食物每周吃一两次通常是没问题的。
但如果是痛风急性发作的患者,就要严格限制嘌呤摄入量,大概只能摄入正常人的1/6,每天约100~150mg,切不可贪多。
②少吃甜食及含有果糖的饮料
水果中含有果糖,当其大量进入体内后,会产生两个反应:
一是人体大量代谢果糖会使单磷酸腺苷(尿酸的前体物质)产生增多,从而导致尿酸生成增多;
二是果糖会使尿酸的排泄过程受损,尿酸排泄降低9.8%左右。
综合两方面,尿酸生成过多,但排泄过少,就会导致体内尿酸堆积。
夏季大家都爱吃瓜,但仅以西瓜来说,其果糖含量就相差不少,比如:京欣(18.4%)>麒麟(11.8%)>墨童(10.2%)>特小凤(6.8%)。
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,每人每天的水果摄入量为200~350g。高尿酸人群可选择果糖含量更低的水果,并注意适量食用。
2中强度的有氧运动
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易造成机体缺水、乳酸堆积,不利于尿酸排泄。更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。
3控制体重
尿酸升高也与体重变化有关。肥胖者更容易受到高尿酸症的困扰,而高尿酸患者也会影响到身体代谢,继而导致肥胖。
权威期刊《风湿病学(牛津大学)》的一项研究表明:与没有体重变化(-0.9至0.9 kg)的高尿酸患者相比,减重≥10kg 的患者血尿酸平均下降了37μmol/L之多。
因此,日常生活中,我们也需要注意控制体重,不要超重或肥胖。
4重视常规体检
这对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更加重要,普通的常规抽血即可反映血尿酸值是否超标,及早发现,及早治疗,做到防患于未然。
5充足的饮水量
多喝水可以让我们多排尿,有利于尿酸排泄,减少尿酸盐结晶形成,还能降低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和疼痛程度。
在没有肾脏病、心力衰竭的情况下,痛风患者和高尿酸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应为2000-3000mL,小口喝、多次喝。
水里也可以加点“料”,比如玉米须,其能利水、消肿、泻热、平肝、利胆;从营养学上看,玉米须含有大量硝酸钾、维生素K、谷固醇、豆固醇和一种挥发性生物碱,从而起到帮助平衡尿酸的作用。
(我是大医生官微)